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1 / 3)

加入书签

第三十四章

十二月二十四号这一天,伍元朗又来到阮经武和黄振烨的家里,不是为了庆祝平安夜,农村长大的伍元朗没有这样的西洋情怀,再说共产国家也不兴这一套,纯粹是因为这一天是星期天,大家都放假。

自从伍元朗调来河内,老友重逢分外亲近,他又没有什么亲人在这里,因此时常便来阮经武这里坐坐,有时还住在这里,黄振烨在河内虽然也有一些朋友,大多都是工厂的工友,然而对伍元朗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的,每次想起他,黄振烨就想起那深山营地之中发生的离奇往事,有时候深夜之中回想起来,真的好像电影一样,剧情转折太神奇了,出人意料,如果拍成片子可能会有观众喜欢的吧。

因此每次伍元朗来他家做客,黄振烨也十分高兴,往昔的记忆在这样一位人证的见证之下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不再仿佛梦幻一般。

阮经武在厨房正做炙鱼脍,炙鱼脍其实是越南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煎鱼方法,首先去掉鱼骨,然后将鱼肉切片,腌制之后煎熟了吃,吃的时候加上红辣椒,米粉,各种生菜香菜,也叫做古法煎鱼。炙鱼脍本来是越南常见的食物,武氏琳几十年前来河内,对这道小吃印象深刻啧啧称赞,然而黄振烨来了几年压根儿就没在街上见到过,直到政策放宽后,他才在外面看到了煎鱼摊档的影子。越南的海岸线长,水产品资源丰富,因此只要政策松动,这种历史悠久的小吃很快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生长。

有一家叫做吕望炙鱼脍的,味道格外棒,黄振烨和阮经武过去吃过几回,然后阮经武在店里观摩了人家的手法,回来就在家里琢磨着做,味道居然和店里也不相上下,从此以后他们如果想要吃鱼脍,就不需要再去外面,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了。

阮经武有一些特点让黄振烨感觉很有趣,比如说他虽然对饮食很在意,只要有时间就不肯随意将就,即使从前条件艰难,他也尽量将食物做得细致一些,不过却并不是很喜欢下馆子,在外面吃到了一样好东西,总是尽量将方法学到手,自己在家里做。阮经武这个特点给黄振烨的感觉是,他似乎非常在意家庭气氛,而饮食是营造温馨氛围的关键因素之一,连黄振烨也觉得吃过一顿好饭之后再聊天,心情格外的好。

不过黄振烨与阮经武有一点不同,他是挺喜欢下馆子的,西贡不必说,各种小吃摊子星星点点错落散布在街头,就连河内这个红都,改开之后各种小馆子也都不知不觉地探出头来,并且越来越多,黄振烨觉得下班之后在那里吃过了饭然后回家做各种事情,感觉也是很好的啊,黄振烨对于自炊并不那么执着,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分,也没有兴趣吧。

所以有时候黄振烨就觉得自己与阮经武的年纪只差了两岁,却已经有这样的代沟了,阮经武虽然有些方面非常犀利,但日常生活之中一些事情上却保守得很(阮经武:太好了,在性爱姿势上我也是这么评价你的),比如不肯去简便快捷的餐馆,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在家里自己烧菜,很像一个老派的人固守着某种传统。虽然觉得麻烦了一点,不过黄振烨想,这样也挺好的吧,经武烧出来的菜毕竟与外面不同,如果有一天阮经武接受了这种现代的速食生活方式,为了高效率快节奏天天和自己在外面吃饭,恐怕那样也没什么趣味了。

三个人一边吃着煎鱼一边聊天。

“经武,你做的这个炙鱼脍当真不错,难怪你们都不肯出去吃饭,出去摆摊的话一定会赚钱的。”

阮经武一笑:“那我还得赶紧去办个执照下来,最近街头正在抓无照经营的,提一个篮子卖水果蔬菜也就罢了,凡是动火的一律要执照,普通的城市管理人员在那里抓也就罢了,你们机动警察团在那里跟着凑什么热闹?你们是精锐武装力量,如今成了商检局的打手了。”

伍元朗一咧嘴,很显然他也觉得作为出生入死历练下来的正规军人干这个很是掉份儿,显得是命能豁得出,钱豁不出,然而身为警察团的一员面子上却又不得不维护两句:“内什么,这不是开始提市场经济了吗?经济战线的斗争也是非常严峻的,我们这也是为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嘛……啊对了经武,阿钗的预产期在下个月是吧?到那个时候你们是不是要回去看看?”

阮经武笑着说:“一月份十号左右吧,肯定是要回去看看的,现在就已经开始担心了,不知道生产是否顺利,振烨很希望她能在河内生,找一下黎维信医生帮忙,其实西贡的医院也不错了。”

伍元朗看了一下他们这两室一厅的房间,说道:“真要在河内待产,就你们这屋子也不够住啊,这可和平时往来做生意不同,她不好在租的那间房住的,一定要一家人都在一起,这就不很方便了。在西贡也挺好的,伯母做教师,这个时候正好是寒假,可以在家里好好照顾她。生了的时候千万记得告诉我啊!”

阮经武笑道:“一定一定。”

晚饭之后的水果是牛奶果,本来他们并不是一定要吃饭后水果的,不过越南的饮食和中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很讲究食品属性的搭配,吃过了油煎烧烤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