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最后的斯巴达(2 / 3)

加入书签

自己的部队监督日俘劳作,休息时听到一个日俘对另一个人说:

“战争结束了,想要快一些回国,然而又很担忧,我不像你,在东京读过大学的,我在军队里服役十几年,好不容易熬成了准尉,唯一的特长就是上前线作战,回去之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警察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吧。”

对方安慰他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回去之后会怎么样,现在国家已经崩溃,大轰炸将很多工厂炸毁,只怕工作机会大大减少了,可能一些轻工业啦,医疗行业啦还需要人吧。”

那名老兵原本是有些愤愤然的,此时听同伴这样一说,表情也暗淡下来,低声道:“那就是说,以后都要靠专业知识了。像我们这些人,在军队里可能算个人物,有人还称呼我们是‘作战之神’之类,但是和平之后,就好像鲨鱼给浪头冲到海滩上,没有什么用处了。从前打仗虽然艰苦又危险,可是毕竟还有事情做……”

当时听了这段对话,何坤瞬间便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亚里士多德的书,里面曾经论述过斯巴达,说斯巴达人在四德之中单独只注重培养勇毅,所以在和平年代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行为,在战争之外,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处理闲暇,不知该如何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剖析其实还是很具有美感的了,现实其实是,大批的战士除了作战之外别无专长,当战争结束后,他们就难以谋生,这是毫无浪漫色彩的真实的生存危机,并非空闲时候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闲极无聊的问题。

国军在大陆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不但徐州蚌埠一片地域情况危急,北平天津也情势危殆,这样子华中华北连着华南一片地方,只怕都保不住了,共军接下来肯定是要继续南下,一路席卷两广闽浙还有大西南,滚滚的难民潮中,不知自己的亲人会如何。

民国三十七年的最后一个月在满怀不安之中度过,进入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十一号这一天的晚上,青山雅光六点十几分关了店门回到家中,就没有再出门,这几天他晚上都没有开店,在家里陪伴着从军营回来的何坤。

最近几天,何坤的情绪都有些低落,青山雅光知道他忧虑的是什么,徐蚌会战已经完全失败,国军这边的高级将领或者战死,或者被俘,军队损失掺重,嫡系精锐丧失殆尽,很难有再崛起的希望了,未来的局势会如何走向,其实包括青山雅光在内,许多人都是心里没底的,非常忧虑。

在这种情况下,何坤显露在表面的只是情绪有所低落,这已经是相当克制的了,这几年来与何坤在一起,青山雅光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何坤的自制力极强,任何的痛苦和死结,都是自我排解消化,尽力不将压力传导给身边的人。

从前与日军作战,战事紧张的时候,何坤只是与自己说明此时的情况,要做些什么,除此并没有多余的情绪渲染,除了那一次失控,之后也再没有将两个国家的敌对立场投射到自己身上,一直十分体谅,即使自己为日本而伤感,他也不会责怪。青山雅光是知道有一些与中国人成为伴侣的日本人,每当发生争执,对方就会用一种很憎恨的眼神看着她,一瞬间所有的国仇家恨都汇集在眼前的伴侣身上,让人几乎以为是故意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日子可能是很难过的吧?迫于困难的处境而与一个怨恨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

而如今国民政府风雨飘摇,他作为现役中级军官,自然比民众知道更多的事情,一颗心想来备受煎熬,然而他却努力克制,尽量做到不把负面情绪带回来,不给家庭带来不安,青山雅光在他的身边,感受到的一直都是平静,只是如今情势实在危急,何坤纵然再怎样镇定,终究也显露出一些异常,情绪压力已经超出了他能够控制的范围。

因此青山雅光这几天便想要多陪一陪何坤,这种时候,有一个亲近的人在身边,多少能够感到一点安慰吧,人在困境之中,最渴望的就是有人能够拥抱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温暖。

不过何坤却真的是有一些不一样,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愿展露内心的纠结,每晚吃过饭后,将餐具清洗过了,又整理好其她事情,他便回到自己的房间中,门关闭得紧紧的,一个人在那里面安静无声,平时的晚饭后,两个人总是在客厅中共坐,读书听音乐的,他的这种情形让青山雅光真的很担忧。

于是这一个晚上,洗过澡后,何坤又坐在自己卧室的榻榻米上,抱着膝盖默默地想着,抗战的时候,情势极其险恶,然而如今的内战,双方同样不会留情,这种同室操戈似乎带了一种格外的愤然,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虽然实际上未必比外族入侵更残酷,然而给人的震动却仿佛更大一些。

他正在默默地想着,忽然只听有人轻轻敲了两下格子门的木框,然后纸门拉开,青山雅光出现在门口,手中的木盘上还端了两杯茶。

“啊,雅光,谢谢你。”

何坤接过茶来,两个人坐在草席上,一边喝茶一边说了几句话。

“坤,不必太过忧虑了。”

“嗯,我知道,放心好了,很是抱歉让你为我担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