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 江南(1 / 3)

加入书签

第四十五章     江南

这一年很快又过去了,乾隆十六年,弘历打算再去江南,这一次他是以皇帝的身份南巡,崇庆太后作为皇室的大长辈,也一起出巡,另外还有新皇后乌喇那拉氏。

临出行的前一天晚上,弘历拉着褚绣春的手,含笑说道:“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再回去过江南,很是想念吧?”

褚绣春一笑:“有的时候夜里会梦到。”

弘历笑道:“都梦见了什么?”

褚绣春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说:“影影绰绰的,看不太清。”

其实自己离开江南,还不是在十九年前行刺弘历那一回,在那之前自己就已经离开了苏浙一片,到如今二十几年了,江南在相当程度上,都只是少年时代的回忆,带了一种青涩,不很成熟,却也因为还没有变得世故老练而显得十分清新,每当回忆起来,都如同雨后的树丛枝叶,洁净清透,虽然许多细节都已经记不得了。

弘历便笑盈盈地说:“这一次回去,可要好好地看一看。”

正月十三这一天,皇室这一大群人便浩浩荡荡离开了北京,经过直隶和山东,一路迤逦来到江苏徐州府。

在府衙改做的临时行宫之中,弘历洗过了澡,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叹道:“这里便是江南了啊!绣春,你看这里如何?”

褚绣春:“我总觉得要再往南一些,才是江南。”

弘历趴在床上,咯咯地便笑了起来,笑得肩头都不住颤抖,作为一个幼年生长在苏南的人,褚绣春是不认同徐州的江南身份,在他看来,连扬州都不能真正算作江南,虽然扬州瘦西湖的茶点也很是有名。褚绣春在别的方面一向通达,但是在这个江南区域的划分上,却相当固执,居然很有一点排外了,弘历可以设想到他对于自称江南的苏北是怎样想的,“这也可以称作江南吗?”

之后的行程纷纷扰扰,褚绣春随从着也十分忙碌,对于天妃闸、高家堰观感并不很鲜明,毕竟褚绣春不是搞水利的,对苏州杭州的印象倒是很深刻,在杭州,褚绣春恍然记起当初自己也曾经游过西湖,弘历一听,兴趣便提了起来:“快说一说,当年是怎样游的?”

褚绣春笑道:“那一回我们兄弟几个刚好有了一点钱,周遭风声也不很紧,(弘历:这些就不用细说了),就想着进城逛一逛。黑三说,西湖很是有名,我们虽然不识字,不过也应该学人家风雅一些,来游一游西湖,于是那天我们便找了一条渔船,她家晚上倒是不怎样打鱼,只是夜间也有画舫游湖,所以她家便撑着船在湖上卖菱角,我们在远远的野店里打了酒,买了烧肉烧鸡,都装进大竹篮里,带上了船,那湖上什么都贵,连茶水都比别处贵几文钱,却也并不比人家的味道好到哪里去,犯不着白花这样的冤枉钱,好在船家倒是没说一定要让我们在她家船上包饭。

那一天晚上,天上悬着圆了大半的月亮,虽然如此,空中却仍然黑黑的,只是那湖面却并不暗,有许多高大的游船在上面,远远地能听到丝竹的声音,还有人的笑声,很是热闹,我们在那渔船上也听得清清楚楚,当时小二还说,以后有了钱,也包这样一条船,在这湖上威风一下,我就觉得,像这个样子也不错,远近的楼船上都有乐声飘来,很不必自己花钱去点,若是专门找了人来弹琴唱歌,可能反而不及这个有趣。

我们就在那船板上喝酒看月亮,船头点了一盏灯笼,那火光是橙红的,有些暗,偶尔明明灭灭,湖上除了画船,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小渔船,也都是点着灯,一眼望去都是星星点点的灯火,画船上则是灯火通明,算是她们在明,我们在暗,很是熟悉的情境,(弘历听到这里,噗嗤一声便笑了出来),我虽然一向没有太多的想法,那个时候心情忽然间便有点幽幽的,很少有那样的情绪,这时候黑三便说闷坐着没趣,不如赌钱,我们便掷骰子吆喝起来,这一下马上便热闹了。”

弘历设想当时的情形,高处是画舫笙歌,紧贴在湖面的是这简陋的渔船,夜晚水汽清凉,烟雾蒸腾,远近一片昏暗朦胧,与那班贵妇公子相比,这江湖一叶着实冷清,却也有自己别样的趣味,黑三也真是个不屈不挠的,不管怎样也不能拦挡了寻快活,褚绣春的性情是偏沉静一些,那种情景之下,或许有许多感想,有黑三这样一个看得开的人在旁边,倒是相得益彰。

弘历张口便吟诵道:“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回头忽苍莽,一望一伤情。”

褚绣春仔细品了一品,觉得很有味道,便问:“这是谁写的诗?很有意味。”

弘历趴在那里,歪着头笑道:“我说是我写的,你信不信?”

褚绣春也笑了:“一听这话,便知道不是了。况且你写诗,向来是堂皇正大,少有这样忧伤的词句,如今平白无故的,何必写出什么‘伤情’来?”

弘历如今写诗,是愈发的道学了,一首首都如同发出来的诏谕,特别的政治正确,在那里面少有看到悲喜,只看到修身治国的志向,难怪他最为推重的是老杜,几乎每一首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