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骑当千外传:魏文帝的霸业(45)(3 / 6)

加入书签

懿点名的张辽,像是逃避现实般的把脸给转过去,他是知道实情,同时也甘愿去赴出行动的人,然而他现在却是这副惨样,虽然不能全怪司马懿,但这也是身为「棋子」的悲哀啊!这时我大声的说道:「在场的所有人,全都离开这裡!快点把受伤的人都送去医院」「可是……曹丕你呢?」吕布问道。「我来对付司马懿,因为只有我能……不,这也是我的宿命!」听到我这麽说,吕布虽然很不捨,但也只能按照我的要求行事。「我知道了!但最后还是让我们助你一臂之力吧!陈宫」「好的!」这时吕布和陈宫各别拉着我的一隻手,将她们体内所剩不多的真气全都传给了我,虽然这些气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要来的好!接下来,众人赶紧带着自已的同伴们离开,现场就只剩下我和司马懿两个人而已。在半路上,吕蒙问道:「吕布,我们把战斗的事情只交给曹丕一人,真的没有关係吗?」「呜……现在也只能这麽做了!毕竟……我们根本就无法对抗司马懿那强大的力量!」听到吕布这麽说,众人再次感受到自已的无力,面对真正的强者,其实能够早点逃跑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又岂能再奢求些什麽呢?在那之后,众人来到医院,不过由于今天伤患太多,院方实在是忙不过来。于是,陆逊便用手机联络了华佗,看能不能送一些伤势较轻的人去他那边治疗,这点华佗同意了。后来,在处理好住院跟治疗的事情后,一部份的人负责照顾伤患,而另一部份的人则赶回去战场,即便她们的力量很弱小,但也想助我一臂之力。然而,当众人看到天上竟然有一隻龙在飞时,她们全都瞪大了眼睛,天知道到底发生了什麽事?时间回到稍早之前,当众人离开后,中华街上就只剩下我和司马懿两人。如果以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次的事件,司马懿的背叛相当于是「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族火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马氏全面掌权,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如果说司马懿是继承了奠定晋朝开国武将的斗士的话,那我曹丕就相当于曹魏皇帝们的化身,这点是曹cao无法取代的,毕竟他在历史上就只有当到魏王,而没有当到皇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司马懿此时能打赢我的话,那就相当于掌握「苍天」的她战胜了宿命,她不但可以从「臣」当上「王」,甚至是一统天下都有可能!不过,这一切都还必须要先等司马懿做到才行!看到众人离去后,司马懿淡淡的说道:「终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嗯,是啊!」「你好像一点都不惊讶?难道你早就料到我会背叛了吗?」「不……应该说……身为一方势力的首领,必须要做好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觉悟,就算是被自已身边的人给背叛了也一样!」「很好!真不愧是曹丕,老实说……如果不是为了司马家的期望,跟我自已的野心的话,我还满想就这样一直辅佐你的」司马懿说道。「但是人是不可能就这麽轻易放弃野心的!又或者说……即使曾经放弃,但还是会有再次拿起的时候吧?」「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曹丕,我果然跟你很谈得来!不过,可惜……我们之中就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来」听完司马懿的话,我想她也做好了觉悟,那麽……现在就该是战斗的时候了!我们两人同时发动龙之力,在力量的作用下,整个街道都在震动。虽然司马懿手上的龙玉能够控制龙之力,但那也只是暂时的而已,如果过度使用的话,那麽龙玉就会损坏,而司马懿就会被昇龙给吞噬掉。在爆发完力量后,司马懿开始对我进行气功弹连射,这套「王子战法」就跟「七龙珠」的套路一样,只是有烟无伤,一方面是司马懿还不太习惯战斗,另一方面她想要再多享受一下掌握力量的快感。(「王子战法」指的是七龙珠的角色-达尔的一种战斗方式,由于达尔是赛亚人的王子,所以就被大陆网友戏称为王子战法,特点就是气功弹乱轰,虽然看起来很强,但其实一点效果也没有,只是用来突显敌人的强大,跟自已的无能而已。)「哈哈哈!怎麽样啊?曹丕,被我这强大的力量给吓到了吧?」司马懿得意的说道。面对司马懿的攻击,我灵活的闪避,并快速的冲向司马懿。然而,司马懿早就料到,她在我离她只有一公尺左右的距离时,立刻用龙之气化成一道结界,并成功挡下我的攻击。「哼哼!没有用的!虽然我长期坐在幕后,但可并不代表我完全没有练功,我对你的招式可是重複观看了好几百遍呢!」司马懿说道。

「喔?是吗?但那也只是基本功吧?魂力气功的精髓,我可没有随便秀给别人看」我话一说完便使出一套剑法,但无奈还是很难破解司马懿的结界。虽然我在技巧跟速度上佔尽优势,但是司马懿的力量却远胜于我,毕竟要是攻击打不中敌人的话,那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我心想:「糟了!果然气消耗的太多,虽然龙之力很强大,但我毕竟连战数场,恐怕撑不了多久,必须要速战速决才行!」其实持久战对我们两人都很不利,一方面是我的体力跟真气都不足,而司马懿则是过度使用力量的话会有危险,所以我们双方都在找机会一决胜负!(看来只能使用那一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