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75-376(2 / 3)

加入书签

就准备开动。

没成想沈传又道:「不过吃归吃,吃过之后回去,每个人都要把今天吃的每一道菜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明天交给我。」

「啊——」欢呼的音调顿时从上扬变成了下压。

不过美食当前,几个小年轻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写感想也是下午和晚上的事儿了,先填饱了肚子才是正经。

两个女孩子的筷子都直奔白扒猴头而去,男孩子们则更青睐肉香四溢的梅子肉。

猴头蘑入口轻柔滑软,一口咬下去,奶汁充斥满口,混合着猴头蘑特有的鲜味,形成一种十分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在舌尖上流连不去。

梅子肉在市面上,大多都是用普通的猪肉丸油炸之后再裹上芡汁製成的。

别说是外地了,就连杭城本地,许多小馆子都为了图省事而这样做。

但其实正宗的梅子肉,这个肉丸还是有颇多讲究的。

首先需取精肉和肥膘以五比一的比例切细,剁成肉末放入碗中,加姜水、绍酒、蛋清及其他调料搅打上劲之后,最后再加入剁碎的荸荠和湿淀粉搅匀,製成馅料。

这还不算,还要取猪油网一张,摊开用木槌敲平网筋,切成长条状,撒上干淀粉,将肉馅铺在猪油网上,嵌入嫩葱一根,捲成筒状再切成小段,最后在装有干淀粉的盘子里搓成一枚枚肉丸才算完工。

376比正宗还要正宗

所以评判一道樱桃肉是否地道,芡汁的味道和浓稠度如何反倒成了次要的,肉丸究竟是如何製成的,才是关键。

沈传夹起一块樱桃肉放入口中,芡汁酸甜适口,恰到好处地包裹在肉丸上,不会稀到不断滴落,也没有粘稠得糊人满口,可谓是恰到好处。

肉丸外脆里嫩,果然是严格按照正宗的工序做出来的,没有半点儿偷工减料。

因为北方并没有荸荠,所以夏月初改用了香菇加入其中,别有一番风味。

沈传咀嚼着口中的樱桃肉,表面上看上去神色毫无波动,但是心里却已经渐渐生出了几分警惕。

他还没见过那位夏娘子,但如果此人真如沈斌所说,只有二十齣头的话,那就只能说是令人胆寒的天赋了。

几个小辈一来是饿了,二来也是这两道菜实在是太好吃了,不多时就下去了大半。

每个盘子里都只剩下零星的几块,大家才不好意思再下筷子了。

好在没过多久,伙计就又来上菜了,这次也同样是两道,素烧鹅和茶烧肉。

茶叶入菜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记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而且前朝就已经有厨师用雀舌去炒制虾仁。

而沈家人也从这道菜中受到启发,取杭城有名的明前龙井新茶,跟鲜嫩的河虾仁一起入菜,创造出了如今享誉大江南北的龙井虾仁。

尤其是对于外地的人来说,龙井虾仁跟西湖醋鱼几乎并肩而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杭帮菜,也是外地人去杭城最想吃的当地特色。

所以当这道茶烧肉端上来之后,沈传就仔细地观其色,闻其香,最后才夹起一块来细品其味。

夏月初这道茶烧肉绝不仅仅是将茶叶点缀其上的样子货,所有的肉块都是用茶汤加调料小火慢煨出来的。

所以肉香跟茶香完全混合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却又格外地和谐统一。

而且出乎沈传意料的是,这道菜中吃能吃到满口的肉香茶香,却没有茶原本的苦涩之气,着实叫人想不通其中的关窍。

另外一道素烧鹅是沈传特意点的,这道菜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堂,但却是一道杭城的传统菜。

沈传一直认为,能掌握好这道菜的窍门和火候,将一道平平无奇、甚至是街角巷尾都可以买到的素烧鹅做得好吃了,才是领悟了杭帮菜真正精髓的地道老手。

所以吃过茶烧肉之后,他便将视线投向了不怎么受其他人青睐的素烧鹅。

单从外表上来看,这道素烧鹅做得几乎无可挑剔。

扁平的豆皮一字排开,外表金黄油亮,形似烧鹅。

沈传夹起一块素烧鹅放入口中,刚嚼了两下就顿住了,眼睛也不易被人察觉地微微张大。

这个素烧鹅入口香软鲜甜,还有一股淡淡的酱香之气,一定是在浸润豆皮的时候加入了特质的酱油,然后再上屉蒸熟的,不然不可能有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酱香。

这种酱香经过先蒸后炸的两道工序之后,已经与平时做菜时加入的酱油味道有所差异,只剩下酱油淡淡的鲜香之味。

而且因为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北方的作物不像南方一样,每年可以长两到三季,而是一年只有一季。

因为北方整体气温偏低,所以在东北生长的作物,生长周期都比南方要长。

加之东北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灌浆和成熟。

所以东北无论是大米、豆类还是谷物,都比南方早熟的作物要好吃许多。

再加上东海府吃的淡水,全部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