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回 航空工业部(2 / 3)

加入书签

空工程教育的人材,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一言以蔽之,旧国制造航空产品的基础十分微薄,基本上是从属于帝国主义和为他们推销商品的附庸。这是旧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必然结果。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机滥炸、搬迁流离,以及解放战争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设备损失,工厂残破瓦解,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点微薄基础也所剩无几了。”小强说完这些,看大家有的已经拿笔纪录了起来。心下有些惶恐,自己这吊书袋子的话有啥好记录的啊。可是,也不能读书读半截就不读了吧,于是他看看总理,见总理对他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他继续照着自己的记忆说下去:“在新国诞生之前,我们国人很早就重视航空在革命事业的作用,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新国航空事业进行了积极准备。远在一九二四年,国与孙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援助下,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和军事飞机学校,并且选送学员到苏联学习,为革命队伍培养飞行骨干。大革命失败以后,央又决定把已经在苏联学习的常乾坤、王弼、唐铎等人先后转到苏联空军航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央选调44名干部到星疆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务;还办起了星疆航空训练班,更多地培养航空人才。一九四一年,在盐安成立机械工程学校(航空学校),后并入抗日军政大学称抗大工程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聚集人材。日本投降以后,盐安央军委航空组和各地到盐安的航空干部,随军挺进华北、东北,接收日本侵略军的航空器材。一九四五年九月在张家扣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航空站,接收机场、航空器材,进行人员培训。同年十一月,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一九四六年三月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原来在苏联和星疆等地学习过航空的一批干部,起义的国民党空军人员,以及留用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都集在这所学校工作,先后培养出500余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学校还建立了修理厂、机械厂和材料厂,修复日本遗留下的一批飞机和发动机。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东北航校机务处进驻沈扬,接收了国民党空军的工厂和仓库,加上原东北航校的3个工厂,改组为6个工厂和一个器材仓库。一九四九年,航校接收工作组随军进关,又相继接收了北都南苑机场和修理厂、南都机场和航空配件制造厂、浦海机场和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以及南、西北和西南的空军机场和修理厂等。华东军区航空处集当时国内的高级航空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华东航空工程研究室。此外,华东军区航空处和西北军区航空处还动员了浦海交通大学、南都央大学、西北工学院等院校航空系毕业生参加航空建设。这样,就为建立新国的空军和航空工业准备了人才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一九四九年九月,主席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国人民站起来了!”他还宣布:“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在新国建立之初,人民空军建设和航空工业建设就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早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国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就提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三月,成立了国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十一月十一日,央军委宣布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成立。在抓紧组建飞行部队的同时,人民解放军在胜利进军,陆续接收和清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航空人员和设施。到一九四九年十月,共接收各类航空人员2312人,其工程技术人员100人。还接收飞机113架,发动机1278台,其他航空器材、物资40918吨,机场40个,工厂12个。这些飞机、机场和工厂,在战争和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大部分遭到破坏。当时,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国民党飞机不但在前线骚扰,而且频繁轰炸已经解放了的城市:人民解放军迫切需要装备飞机投入战斗。尽管接收到的飞机十分破旧,我们却是格外珍惜,千方百计地加以修复,使之发挥作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沈扬解放,战火硝烟还没有散退,军管人员就张贴布告,召集流散职工,迅恢复了5个小型修理厂(场),半年多时间修复各型飞机26架。一九四九年三月北都解放,人民解放军及时接管了南苑飞机修理厂和各种航空器材,并迅展开战斗机、教练机和运输机的修理。九月间,朱德总司令视察了南苑修理厂。一九四九年六月浦海解放,也随即组织了运输机的修理。空军初期使用的飞机,就是由修理单位克服人员、器材奇缺,甚至冒着国民党飞机常来轰炸扫射的危险而修复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人民空军的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教练机共17架飞过,接受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检阅。在我看来,多年播下的种子此刻应该开始发芽了!”小强说完以上从北航图书馆资料查到的长篇大论之后,只见在座的众位领导神情各异,总理微笑颔首,聂帅干脆笑的嘴都裂开了,刘司令兴奋地带头鼓起掌来!其他被小强爆发式的综合性发言惊到的领导们跟着热烈的鼓起掌来。掌声持续了好长一阵子。大家是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