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70(2 / 3)

加入书签

望陛下速速发兵,尽早平定南方。”

“发兵……”听了张友仁的话,子受一个激灵,鄂顺已经很惨了,不能再追杀了。

他将目光放到张友仁身上,很好,由你来背这个锅。

子受用力握紧张友仁的手:“张卿家大才啊!”

“嗯?”张友仁被这一咋呼惊得微微后退。

“若没有张卿献计,如何能夺得鄂城?!张卿真乃朕之子房……朕之伊尹啊!”

“当不得陛下厚爱!”张友仁连忙拜下,他真的没做什么。

“张卿莫要推辞,等战事结束回了朝歌,必然为卿封侯拜相!”

一边的闻仲微微点头,这么说,就能说得过去了,纣王可能不具备这么精妙的算计,但张友仁说不准能从中做一些补充,进而才有了如此出彩的一场战役。

毕竟张友仁出使越地的事迹已经流传开来,任谁听到张友仁的名字,都得说出一个服字。

而且经此一役之后,闻仲隐隐看出张友仁身具大气运,并非普通人。

不过闻仲看向纣王的眼神之中,赞许之情更多了几分,君王不需要有多么强大的武力或是谋略,为君者不宜亲征,这次只是个例,像纣王这样有识人之明的才能,才是最好的为君之人。

闻仲犹记得当初在九间大殿上,群臣听闻纣王派张友仁出使后,是怎样一副画面。

陛下慧眼独具!

子受将锅甩给张友仁之后,觉得不够,还得做些后期弥补。

“对于接下来的战事,诸卿有何建议?”

府内就只有闻仲、张友仁、张桂芳、晁雷和方家两兄弟,张友仁只知道要出兵,而有能力做出接下来战略部署的,只有闻仲一人。

陛下这是在问自己了,君王就是要有这样的态度。

闻仲很是满意,纣王并没有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擅自决定接下来的战事,于是他拱手道:“陛下,老臣认为鄂顺虽然新败,却也要慎重对待。”

“为何慎重对待?”子受目光灼灼的看着闻仲,老大爷又来给他排除错误选项了。

闻仲扶须说道:“陛下,如今我军新得鄂城,但并非平定全境,鄂顺仍有不小影响力,其残部虽然不多,却也如鲠在喉,不得不防,稍有差池,便会出乱子。”

“眼下各路诸侯都与我大商离心离德,一旦鄂顺彻底放弃王号,以楚地为诱,顷刻间便可让诸侯来攻,甚至还有更南方的百越,也会伺机而动,到时候,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子受深以为然点了点头,道:“不错,老太师说的没错,不知有何计策?”

闻仲拱手道:“臣有四策,可解鄂顺之患,楚地之忧!”

“老太师可速速道来!”子受闻言大喜,闻仲果然牛逼,不一会儿就能给自己选出四个错误选项,只要全都反着来,啥事都解决了!

闻仲侃侃而谈道:“其一,引诱多路诸侯前来楚地,哪怕鄂顺要与诸侯联手,为了保全自身不被吞并,至多也只会选择一路,我军则可诱惑三、四路诸侯来此,必然因利益不匀,而自乱阵脚!”

张友仁眼前一亮,这条妙计与驱吴吞越之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诸侯虽然身怀异心,但并非齐心,让他们内乱是缓解大商压力的最好办法。

可仔细想了想,他又摇了摇头道:“太师,此举只怕不妥,我军镇守鄂城,既有声势大涨的陛下,又有老太师压阵,哪路诸侯敢轻易来此,除非付诸利益,可……”

不待张友仁说完,闻仲便笑道:“若我与陛下离开鄂城呢?”

张友仁疑惑道:“为何要离开鄂城?”

张桂芳、晁雷一干人等也不明白,哪有刚夺了城就走人的道理,这不是白打了吗?!

闻仲继续说道:“这就关系第二条计策了,陛下可命三山关邓总兵伺机而动,策应楚地留守将士,以缓解压力。”

张友仁面露犹豫之色:“太师之计太过冒险,若是诸侯齐心,拿下楚地该如何是好?即使有邓总兵策应,但诸侯人多势众,一旦战事失利,便功亏一篑。”

风大闪了舌头,贼爽

子受皱起眉头,闻仲和张友仁起了分歧,这岂不是说,两个选项怎么选都有可能对?

闻仲笑着继续道:“莫要忘了张山将军。”

“虎方的张山将军?”

“不错。”闻仲笑吟吟道:“虎方首领入朝歌为虎侯,此后虎方一应事务,皆由张将军执掌,如今已颇得人心,可令其密切关注诸侯动向,伺机侵入诸侯领地。”

“如此一来,只等诸侯在楚地之中相争,张山将军便可攻城夺地,若是楚地局势乐观,不仅能保住鄂城,更能趁虚而入占据其他诸侯城池,若是楚地不稳,也消耗了各路诸侯的力量,同样能趁诸侯在楚地混战时掠夺新的土地,即便丢了鄂城,也得了新城。”

尽管闻仲说了应对之策,但张友仁还是觉得不妥,向着子受拱手道:“陛下,事关重大,还请三思啊!”

对对对!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